202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共商国是,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明确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重点任务。
大会开幕之际,湖北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积极组织全体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收看会议直播并学习会议精神。直播结束后,研究生成员们围绕报告内容,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生工作实际,展开深入学习。
计算机学院娄强强:崇敬仰慕,严谨学习。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我认真学习了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文化兴,则教育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本次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看到了一幅满怀希冀与憧憬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让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想投入未来国家计算机工作的研究生,身兼重大的使命担当。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和研讨,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生科院王萌萌:作为一名植物抗病基因研究的生物学研究生,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兴农与教育改革的战略定力。这份面向未来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将生物育种和现代农业技术纳入重点攻关领域,更提出“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科体系”,为农业领域基础研究注入了澎湃动力,让我对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的同频共振充满信心。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成果已悄然融入科研实践的土壤。以植物抗病研究为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机制让我们的CRISPR基因编辑实验得以跨校协作;交叉学科课程的增设,让我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分析与生态学视角;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更让“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理念深入人心。
我坚信当教育改革的春风催生更多“科技新苗”,当万千青年学人扎根领域潜心攻关,中国必将在生物育种领域实现领跑,为教育强国与农业现代化写下鲜活注脚!
化材学院张波:作为一名化材学院在读研究生,观看全国两会的召开,我深感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对国家未来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要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均衡教育资源,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重视,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对我国教育未来的改革发展充满信心。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刻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实践水平,才能为国家的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将更加坚定信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同时,也会关注教育领域的政策变化,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